向「香港精神」致敬

由信和集團與《南華早報》合辦的年度「香港精神獎」,表彰香港的無名英雄。7位獲獎者由獨立評審委員會選出,而「獅子山全民投票獎」則由公眾投票選出。

集團自2013年起,與《南華早報》合作舉辦年度「香港精神獎」,向香港一眾默默耕耘、緊守崗位的無名英雄致敬,表揚他們以無私奉獻令香港社會變得更仁愛和諧。今屆活動榮獲行政長官李家超先生,大紫荊勳賢,SBS,PDSM,PMSM出席作為主禮嘉賓。

7個組別的得獎者均由獨立評審委員會選出,表揚他們在堅毅不屈、社區、文化保育、創新、團隊合作、青少年及可持續發展領域為社區帶來正面的影響。而第8個獎項「獅子山全民投票獎」則由公眾投票選出。

了解更多

「集團自2013年起透過與《南華早報》合辦「香港精神獎」向香港一眾默默耕耘的無名英雄致敬,表揚他們彰顯關愛及無私奉獻、福澤社群,令我們的家─香港更和諧美好。 他們的非凡善行啟發我們以愛傳愛,樂助社羣。就讓我們同心協力,一起建構更仁愛和諧的香港。」
—信和集團副主席黃永光

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先生, GBM,SBS,PDSM,PMSM,出席頒獎典禮,祝賀第11屆「香港精神獎」的入 圍朋友。

社區貢獻獎

Sanday Chongo Kabange

來自非洲贊比亞的Sanday Chongo Kabange來港逾8年,見到香港有需要幫助的朋友,啟發他投身義務工作。Sanday與不同非牟利機構合作,從環保至幫助長期病患、殘疾人士及露宿者等方面付出心力。他認為,服務他人時,微笑是最有用的溝通技巧。

Sanday Chongo Kabange

文化貢獻獎

何慧恩

何慧恩曾患上自體免疫性肝炎,從銳意在職場大展拳腳的亮眼新星,變成需要照顧的重症患者。曾一度氣餒的她,因為母親送贈了一部iPad,開始以電子畫筆畫出一幅幅以香港為主題的作品,其中成名作《The Hong Konger》系列,模仿《紐約客》封面的藝術風格,以香港為題材,別具情味又富濃厚本土特色。

何慧恩

創新為社群獎

陳曉玲

由本地初創領航智能創辦人兼行政總裁陳曉玲領導的研發團隊,以用戶意見為中心,革新視障輔助技術,並成功為視障人士發明了一款智能腰帶,利用人工智能(AI)及視覺技術識別障礙物,以震動方式提醒用家行走方向,讓他們的日常生活及出外更加便利。

陳曉玲

堅毅不屈獎

陳尚懿

陳尚懿小時候患上腦癌,導致右邊面面癱,右眼視力僅剩約20%,因為外表的緣故,他的童年並不快樂,初中時更遭朋輩排斥、欺凌。經過不懈努力,他考入中大主修政治與行政,並攻讀社會工作碩士,於2019年成立「同行鳥」義工組織,邀請情緒病患者分享自身故事,提高大眾對情緒病的了解與關注。

陳尚懿

青少年組別獎

陳蕙軒

年僅17歲的陳蕙軒,因祖母和外婆均患上認知障礙症,決心自學編程,設計出一套家用復健程式,透過佩戴VR眼鏡等裝置,令長者能夠參與身臨其境的有趣遊戲,這些遊戲特別設計用來增強他們的認知能力和身體動作。該程式為她贏得多個國際獎項,其中包括日內瓦國際發明展「金獎Plus」。

陳蕙軒

團隊合作獎

樂餉社

樂餉社從食品公司收集剩餘庫存,將其分類、儲存,並重新分配給不同慈善機構,例如去年中秋便收集了65,000多個剩餘月餅,並將它們重新分配給近100個慈善機構。自2011年成立以來,樂餉社已處理超過6,600噸剩食,並為有需要社群提供了超過2,100萬份膳食。

樂餉社

香港海洋公園呈獻 – 可持續發展獎

零剩研究所

「零剩研究所Lab0ver」希望消除大眾對廚餘的偏見,善用廚餘。他們不時在社區開設街站回收市民及商戶提供的廚餘,再進行發酵處理成為肥料,最後送到農場堆肥,支持本地農業發展,同時可善用廚餘,促進循環經濟。

零剩研究所

獅子山全民投票獎

李凱瑚

李凱瑚在2014年接手父親經營了幾十年的生意──自1968年起在鯉魚門營運的銀龍咖啡茶座。接手後,她很快掌握了吸引顧客的關鍵——優質的食物、整潔的環境,以及充滿人情味的服務。她又曾以父親真傳的秘制奶茶配方,在2017年贏得奶茶王比賽。

李凱瑚

更多文章

建構更關愛共融社區

信和集團及黃廷方慈善基金全力支持社區客廳試行計劃。行政長官於2023年施政報告提出社區客廳試行計劃,是香港政府惠民措施之一,旨在為居於劏房的基層家庭提供安全、友善及舒適的公共空間和完善的配套設施,讓受惠家庭在此學習、烹飪、用餐和與人互動交流。

閱讀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