修复棚屋 扶助社区

棚屋是大澳渔村的标志建筑,更是村民的传统居所。几百年前,蜑家渔民来到大澳,定居下来,在木柱上重塑渔船的结构,搭建了现今为人熟悉的棚屋。早期的棚屋外形像渔船反转过来,主要使用坤典木、葵叶和松皮,后来用上锌铁和石材,使结构更稳固。棚屋工艺源远流长,更化身为艺术建筑,同时是大澳人建立邻里关系之所。

不少棚屋久经使用而耗损,影响居民的生活质素以至安全,为此,香港历史文物保育建设有限公司于 2018 年展开「大澳棚屋复修计划」,联同香港基督教女青年会大澳社区工作办事处和大澳居民,携手修复受损棚屋,特别是长者的居所,保育渔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。自 2018 年计划开展以来,已修复 7 间棚屋。

「现在当然好多了,不用担心掉下去。大澳人真的很帮忙,又很有人情味。」石水妹婆婆说。她居于棚屋至今已逾 70 载,是复修计划的受惠住户。棚屋复修师傅冼佬仔也表示同意。「这里人人都很热心,有什么困难大家都来帮忙。」

香港历史文物保育建设有限公司会继续努力,保育大澳渔村的独有魅力,并推广可持续发展旅游。

按此了解更多

更多文章

记取时代蜕变

信和集团、黄廷方慈善基金和历史遗珍摄影基金会联合呈献《1950 年代摄影作品展:玛乔丽 · 多格特镜头下的新加坡 李福志镜头下的香港》。

— 文化传承

阅读更多 »

环保色彩

著名芬兰艺术家 Riitta Kuisma 一向注重环保,最近为香港黄金海岸酒店绘制了缤纷美丽的壁画。

— 文化传承

阅读更多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