推广英语 人人受惠

国际青年学融基金会由一群高中生创立,为来自基层家庭的中小学生设计英语课程,现在已经成为一支庞大的义工队伍

非牟利组织国际青年学融基金会(Support! International Foundation)以基层家庭儿童为服务对象,设计学习课程。2014 年由当时年仅 14 岁、受父亲的成长故事启发的 Joseph Wan 创立。Joseph 的爸爸出身基层家庭,家里无法负担大学学费,然而他笃志好学,从事体力劳动工作,直到 23 岁时利用积蓄负笈英国大学进修。当时,他日间上学,夜晚兼职,才可应付生活费用;如今他已成为一家跨国工程顾问公司的总监。爸爸的奋斗故事让 Joseph 明白教育的重要性,推动他成立国际青年学融基金会。

最初 Joseph 和几个朋友在德爱中学教授辩论课程。由于反应热烈,几个月后他们获邀到另一间学校举办相同课程。其后,更多志同道合的青少年加入基金会,他们便开始设计更多英语教学课程,至今共有 4 间小学和 5 间中学受惠。

义工透过现实世界的议题,为同学建立英语讨论的环境

现时基金会由青少年领袖小组负责,包括余承俊 Alex Yu、林嘉琦 Francisca Lam、Sana Khullar、游德诚 Dickson Yau 及吕思思 Cissy Lu,积极推动发展。小组留意到来自基层家庭的学生时常感到无助,因此影响学习意欲以至操行。

小组主席 Alex 指:「基层学童可能因为家中环境的缘故,或者家务过于繁重,例如放学后要照顾弟妹,令他们难以集中精神,影响学习表现。同时,他们的学习资源亦不及 Band 1 或国际学校,没有接受英语授课、私人补习或参加课外活动,拉远学习表现的差距。」

小组亲自设计课程,并由成员授课,令教学更得心应手。Alex 分享道:「学生知道我们理解他们的处境,觉得我们就像朋友一样,因此在课堂上会更投入。为令学生在放学后依然抖擞精神,我们有时会采用讨论、辩论、游戏或活动的形式教学。我们很少要求同学死记硬背,反而透过气候变化或艺术史等议题,建立英语讨论的环境。我们的义工亦会和同学一对一辅导,为他们检查作业,然后给予建议。」

同学对他们的教学方式反应良好,亦十分享受和义工一对一的辅导时间

小组营运(小学课程)副主席 Francisca 进一步分享,说:「我们的旗舰课程『English through STEAM』提供参与互动与实践学习机会。我们亦尝试增添非传统科目的元素,助同学增广见闻。如此一来,不仅能够提升学术表现,还可让他们紧贴世界时事。」

「English through STEAM」涵盖多元活动,例如辩论和制作立体透视模型,每个学期都会有实地考察,让同学将学习内容应用于现实世界。基金会亦举办企业家及领导技能相关的活动,包括「Leaders of Hong Kong」系列,邀请本地业界领袖与同学对谈,嘉宾有香港赛马会的应家柏先生和《南华早报》的刘可瑞先生。

小组营运(中学课程)副主席 Sana 分享她成为基金会义工以来最大得著之一,就是见证同学的进步。「其中一间合作学校的学生主要来自少数族裔,他们除了缺乏适当的教学资源,还欠缺自信。」她忆述︰「透过辩论让学生有机会表达意见,协助他们建立自信。有时候他们会很灰心、想放弃,但是有赖义工鼓励,令他们坚持下去。年底时,同学在老师的陪同下,参加本地中学辩论比赛更成功夺冠,他们自豪又雀跃的表情实在叫人难忘。我们希望能够继续为基层儿童服务,创造更多感人时刻。」

「学生知道我们理解他们的处境,因此在课堂上特别投入。我们不仅为学生建立一个英语讨论的环境,义工们亦会花时间和同学一对一辅导。」
—— 国际青年学融基金会青少年领袖小组主席余承俊

更多文章

帮助学生欣赏文化艺术瑰宝

黄廷方慈善基金、大湾区共同家园青年公益基金与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合作,推出跨年「青年艺游故宫计划」,透过文化体验,启廸本港青年,助他们欣赏中华文化艺术。

阅读更多